2019/10/22. 催眠--母親的角色,對孩子的影響甚鉅。為人父母該不斷的學習:不干涉孩子的人生!
- Elsa 夏佩菁
- 2019年11月14日
- 讀畢需時 6 分鐘
「心是實境,元辰宮是意象」。這是跟隨廖老師學習觀元辰技術時,得到的觀念;相同地,這個觀念也能應用在催眠、排列及任何透過潛意識投射的工具上。萬法唯心,真的不是胡謅!
今天的個案原來心裏有其他催眠師人選,但經過推薦後,決定選擇Elsa;很感謝推薦人,也在這次的引導中再次發現:潛意識真的很聰明,真的會判斷個案目前的狀態,來給予意象。
個案是位帶著滑板出現的帥氣女孩,第一眼只想驚呼:「好酷哦!」,在核對準備赴約時連結到個案的狀態是「對於事情,總是會事前做好準備、甚至是多做準備,但結果總是不如預期,或是有可能沒有達成;於是,心底就開將累積失落、自責的感受」。果然核對時在她的描述間,發現這樣的感受、甚至連說明的文字都相同!也在簡單的了解之後,個案決定交由潛意識帶領,看看自己目前究竟可以面對哪些問題!
個案說著她告訴媽媽她預約催眠時,媽媽很擔心,兩人因此有些爭執,也從中感受到個案不想讓媽媽擔心及媽媽難過她會更難過的想法!白畫面中有著忽大忽小的黑色霧團,引導個案進入後,它變成像波浪一樣,最後帶著個案來到了海邊衝浪,太陽很大、天氣很好,個案穿著富設計感的紅色泳狀,開心的表示,想帶著個案來這兒放鬆,並提醒個案「要做自己喜歡做且做的時候會開心的事!」。放鬆對於個案確實是必要的,但當Elsa詢問著該如何面對目前的難題時,畫面一轉,來到了她上一段感情結束時,她為了怕媽媽知道而為她難過,於是躲在衣櫃裏哭的畫面,引導她安慰媽媽:「這只是過程,哭一哭就沒事了、不用擔心。」然而,當媽媽面無表情的說:「隨便妳啦!」個案感到更難受。
引導個案處理這個感受時,眼前出現了一座山,感覺它應該很近,但其實有著距離。那一世,個案是身穿粉紅色的蒙古服飾的26歲女子,名叫「帕娃」;頭上戴著帽子的她,正靠近著一頭蜷縮著、名叫「嘟嚕」的猩猩,她彎著腰慢慢向嘟嚕伸出手,嘟嚕終於牽上她的手。嘟嚕在石頭圍成的火爐旁煮著湯,個案說「看起來很好喝!」於是引導個案裝了碗湯來喝,湯很濃、有著孜然的味道,而嘟嚕一臉呆樣的看著,接著嗚嗚的叫著;畫面又來到個案一個人在家懶懶看著探索頻道的畫面,看著看著,小阿姨出現了,拿著咖啡、動作有些遲緩,個案看著阿姨的樣子,警惕著自己不能變成這個樣子!原來阿姨是重度憂鬱症患者,因為藥物治療的關係,造成了動作遲緩。想引導個案探索這個警惕時,出現了一個像神隱少女卡通中的小黑炭,小黑炭已經14歲了,祂告訴個案:「祂一直都在,持續在提醒個案『不要成為妳不想成為的人!』詢問小黑炭祂曾經做過什麼樣的提醒?牠變成了一朵粉紅色的食人花。
從進入催眠畫面迄今,個案都沒有辦法明確的了解「這些意象究竟是什麼意思?!」於是與潛意識溝通,請她給予簡單明瞭、讓個案可以理解的畫面,於是一雙紅色尖頭的高跟鞋,出現在一個狹長的空間中,個案穿上它,感覺到有點小、且鞋跟因為特殊設計成一粗一細,沒有很好走;而當鞋跟都變成粗根的時候,個案感覺到穩多了!走起來也感覺到蠻舒服的。然後發現自己身穿一件紅色禮服,但臉孔與自己不同,是位很漂亮的女子。當詢問著個案要怎麼樣才能像她這樣是自己喜歡的樣子時,她表情是帶著歧視、鄙視的眼神,跟個案說「妳為什麼要讓自己現在是這樣的狀況?」「想做什麼就去做呀!」「一直想、什麼都沒做!」Elsa提醒個案總是勉強自己、要求自己,去呈現更好的自己,而忘了可以讓自己很輕鬆、大喇喇地做自己,就能很放鬆、很舒適;只要做好自己喜歡的樣子,而不要去成為別人眼中的樣子!因為一直逼著自己要注意細節、做的更好,其實就算達成了也不會覺得開心的!希望個案能夠願意慢慢學習這個部分。
接著引導個案進到讓她感到飄飄的感覺中,來到一處很多桌椅很多的廢墟,一個嬰兒的臉孔忽遠忽近的出現,眼睛的部分黑黑的,個案覺得祂很噁心,也感到有點害怕。讓個案明白她是安全的狀態後,小嬰兒似乎在一個繭中,變成了正常的樣子,個案說對祂沒有什麼感覺。試著與嬰兒對話,嬰兒呈現了很多畫面,讓個案明白自己的情緒起伏很大!請教嬰兒是否有調整的方法時,祂伸出手指著一個方向,隨著祂的指引,個案看到了星星、銀河及一隻在搗麻糬的兔子,牠長的像是曾經養過的垂耳兔。個案跟她道歉,因為沒有好好的照顧牠,牠平靜地在吃著菜,沒有什麼特別的情緒。引導個案對牠過去的陪伴表示感謝,也明白牠很開心地在繼續當著兔子!個案此時感覺到肚子很餓,於是吃了兔子正在吃的菜,嚐起來甜甜的,而且吃了會對身體好。
Elsa發現個案的感覺似乎將自己的感受關起來了,於是請潛意識帶領去找相關的事件,個案來到了很長很長的火車上,她坐在最後一節車廂中,那一世的她是個年紀很大的女生,看起來很累的叉著雙手、閉上眼靠在椅背上正在休息,車廂中人很多,其中有一位是現在這一世的表妹;搭火車準備前往紐約,下了車後個案準備獨自去唐人街。看見了自己拿著一條很長很長的紅色的東西,是用來貼在操場上的…。個案看見一個人在游泳,看起來很威風,身後有個人一直在逼迫他,說著「有錢就是了不起」,個案聽了不禁翻了他白眼,是在這一世認識的人…。個案在這之後,表達的部分變得不是很清楚,但意象中的動作也讓她感覺看不懂…,個案說著臉感到麻麻的…。由於時間即將結束,請潛意識協助整理個案找到今天最舒服的時刻…。
在引導中,個案一直沒能接受自己的情緒,就像許多人會認為很多感覺起來是負面的情緒,就是不好的存在!其實,情緒正是來協助我們、引導我們面對自己的最佳利器,不論是好的或是壞的,都先去接受它、感知它,了解它之後,才能夠面對它並從中學習,完成情緒要教導我們的課題。
結束引導後,我邀請個案稍微聊了一會兒,因為我能明白她目前的狀態是一陣不清不楚~!因為在帶領時,發生了許多的巧合:一開始有些小遲到、後來又忽然肚子疼,引導中她的畫面轉換非常的快,快到Elsa只要起心動念要她面對時,畫面就會急速跳轉,而且是多次重複的情況;最終,她穩定下來,進入了更深的催眠深度時…,時間到了,我不得不喚醒她,只能盡力讓她能從帶回畫面中呈現比較舒服的能量…。或許,現在的個案,還沒辦法面對與處理,但透過這次的催眠,她或許能應用她只願意相信自己的特質,來仔細推敲這次探索的意象,究竟要告訴她什麼…!讓自己至少開始進行在「知道」的過程中。
分開前,提醒她有機會可以自己學習催眠,她很開心地說她原來在預約時也有在考慮,Elsa提醒她可以在課程中試著處理和媽媽的部分,也在最後離開前,她說道:「學習催眠不只是想幫助自己,也是為了想幫助媽媽!」今天Elsa也在偶然中,回顧了自己親身經歷的一次催眠,那次的處理經驗中得到的學習是:「要量力而為!」「不要再想不自量力的幫人!」…我想,共時性的引導,讓我可以提醒個案,她目前也是這樣的狀態,而且也想再次提醒:「別想著幫助別人,最該幫助的那個人:『是自己!』」。
圖片來源:pixabay
歡迎預約體驗留下自己的故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