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1. 催眠--疾病通常伴隨訊息而來,這次的個案為了幼時的自己討了個公道!~也看見個案都忘了將心思放回自己身上!
- Elsa 夏佩菁
- 2019年11月14日
- 讀畢需時 6 分鐘
個案有嚴重的失眠症狀,近期愈發激烈,愛妻心切的丈夫為個案做了催眠預約;碰面了解之後,發現個案的失眠循環已約有兩年左右的期間,很理性的個案試圖以運動讓身體疲累,來控制自己的睡眠;然而,她也發現到了最近,開始有了自己在依賴運動的感覺,為了自己的健康,她除了去掛睡眠障礙科,也願意尋求不同的管道協助,於是才有這次的體驗。
個案與Elsa一樣是個容易做夢的人,她提到了今天早晨的夢境:她開車送孩子上學途中,與人發生了擦撞,當她下車請對方下來察看時,對方竟將她的車連同孩子一併開走了;擔心孩子安危的她,趕緊報警找人,她也恰巧遇上了當時車上的四個男人,趕緊跟他們要回孩子;一輛輛車號相差一碼的車陸續開來,她很確定那不是她的車,但卻在其中一輛車上發現了孩子,她急速衝去拍打引擎蓋,讓車停下,好救回孩子,當時開車的人是她熟識的人。
原想嘗試由夢境切入,但似乎無法找到連結,於是利用疾病對話的方式深入探討。在開始前,Elsa感受到個案目前雖然利用運動讓自己疲累後,能夠有機會讓自己睡個好覺,但當睡好睡醒時,心中會出現又要陷入失眠循環的擔憂。個案反應很大的回覆:「對!有這個擔心。」於是,就順著這個慌張的感覺,我們來到了個案的老家。
慌張將我們帶回個案國中時期的某個星期日,當時父母外出工作,個案一個人在家等候父母回來;母親回來後開始張羅晚餐,父親看著書,她也看著書;畫面來到個案在父親指導功課時,在煩躁的情緒之下罵了個案!也就是這一吼,個案被嚇了一跳,而讓慌張趁虛而入,鑽進個案身體裏。個案說,她能明白父母對她的愛,也都知道他們是為她好,現在的她已為人母,也曾因為孩子的功課而出現與父母一樣的反應,她知道這樣不好,所以她選擇乾脆不看孩子的功課,功課的部分由師長去幫忙看管,她盡可能的不去觸發類似的情緒及情節。
被父親兇完之後,父親也是很後悔,也會希望透過其他的方式彌補,但又常常因無法控制情緒的發脾氣,又嚇到了孩子;Elsa感受到這樣的反覆循環,似乎與目前失眠的循環情境相同,於是引導繼續探索。個案提到:父母認同她目前管教孩子的方式,而她也清楚父母心裏或許有愧疚,但只能用認同來表現!的確,許多父母是拉不下臉來和孩子道歉的!所以,目前才會有這麼多的心理師出了許多與原生家庭創傷的習籍來提醒大家;雖然個案表示對於父母過去及現在的行為,她都能理解,但Elsa認為,這個故事始終少了一個道歉!當父親向孩子道歉後,國中時期的個案明顯的變的輕鬆了!在引導個案向父母表示感謝及愛後,父親爽朗的笑著,告訴個案「要保重要身體!」,而在一旁臉上也出現了笑容。
過去的時空背景,或許不得不出現一些在我們心底留下傷痕的事件,在我們長大之後,我們能理解、我們能體諒,但對於當時受傷的那個自己,她也需要一吐這口怨氣!真心地原諒才能放下!嘴上說的原諒都不能算數!催眠中的意象,總是能夠很清楚的察覺到這種小細節。得到父母道歉的個案,臉上開始掛著微微的笑臉。
跟隨著潛意識繼續探討目前可以處理的問題,我們來到了個案更小的時候,當時的她一個人蹲坐在一條鵝卵石的河邊。原來個案有個堂弟,是在那條河中溺斃的;個案見著堂弟溺水的畫面,但當時的她年紀太小,心裏很緊張卻沒有辦法救他!引導她向附近的大人呼救,這是當時的她唯一能夠做到的方法,雖然最後仍然沒有救回堂弟,但堂弟告訴個案:「我很好,請妳放心!」在與河岸邊的人道謝後,送出祝福給堂弟,而她也終於放下心中的那塊石頭,告訴自己:「要照顧好自己,要學會避免將自己置入危險的地方。」
八仙塵爆的故事,是個案用來教育孩子,不管去到哪兒,都需要有能夠評估、判別危險性的能力,人多的地方通常危險性較高;在個案提到這些的時候,Elsa感受到的是個案缺乏安全感。「安全感」對個案來說極為重要,她有著年長的女性老者形象,白色頭髮,散發出很有愛、包容的光芒,一見面就擁抱了個案,讓個案感受到踏實及安全;在此同時,小時候幫忙帶著個案的奶媽婆婆也出現了,婆婆說心疼個案,因為嫁人後生活辛苦、要做很多事!兩位散發柔和氣息的長者,讓Elsa感受到或許是希望個案能夠學習她們,不管是自己的語氣、措辭,都能夠再溫柔一些。個案說婆婆今年過世了,但她還沒能回去看看她。我想,個性恬靜、深受個案敬愛的婆婆,應該明白個案要抽身探望她有些難度,加上對於個案的心疼,所以先來探望她了!引導個案送出祝福給這位疼愛她的婆婆,並表達對她的感謝。
探索至這時,個案說她想看看外公!原來幾個月前外公過世了,但由於公公當時住院療養,她分身乏術,於是我們找到了外公。外公一出現,個案笑了,雖然還是原來失智的模樣,但不用臥床,開心地玩弄著手上的波浪鼓,在熱鬧的街道上玩著、笑的像個孩子!個案對於自己無法送行的事很牽掛,馬上先向外公道了歉,外公對個案說:「沒關係。」還提醒她:「大家庭怎麼複雜都沒關係,不要忘了專心照顧好自己三個人的小家庭!」Elsa特地核對目前的狀態,原來狀態都還ok、只是個案自己感覺到不滿意。
大家庭中總是有許多種不同的角色,有喜歡掌權、掌勢的,也有不管世事的;在提到丈夫時,個案又出現了擔憂,這次進入了一片灰灰白白的草地上,她到了西藏。比現在再長幾歲的她身上穿著西藏的服飾,心情看來有些沈重,在市集買完東西後向著寺廟走去;風很大,個案跟隨在她的步伐之後,看著她來到一座漂亮的寺廟,裏頭有著轉經輪;那個自己禮佛後,便在裏頭添水酒,做著簡單的清掃工作。Elsa請她觀察,那時的她心中是否已經將焦慮都排除了呢?個案說:「沒有,焦慮還在,但應該是在教她可以用瑣碎的雜事訓練自己『定』。」
沒錯!做家事是個很好的心靈安定訓練方法,尤其在執行心靈上的斷捨離,透過大掃除的整理,可以將內心的不安、不好的回憶、過往的壓力…一一地隨著整理而淨空;有些狀態比較混亂的個案,Elsa也常會請她們找個時間,整理一下家裏,通常不只住家,連心靈都能有煥然一新的感受。
看著個案在描述丈夫與小孩的部分,忽然感覺到好熟悉:「孩子與先生的一切,都要在我的安排與掌握之中,我才能感到安心!」好像以前的Elsa!終於明白為何個案會輾轉聯絡上Elsa了。看著個案心中出現的抗爭,一個是什麼都想掌控的自己、一個是在學習放下的自己。隨著時間的流逝,來到了接近尾聲的時刻,再次感受一開始慌張引發的不適,從原來的10分降到了5、6分。但個案選擇處理:「讓它在,不排斥它!」
Elsa提醒著個案,當她試圖在為先生、孩子規劃安排的時候,也該嘗試為自己規劃及安排。畢竟在這次探索一開始,個案就明白「每個人的生命中,所有的經歷及最後離開的方式,都是自己安排的!」個案很認同這個觀念,但是當這個人的角色是「先生與孩子」的時候,她心中的那個想掌控的自己就會出現。Elsa也明白在探索中出現的阿姨,就是個案期盼成為的樣子,而阿姨也就是心中想放下一切、願意給予包容的自己!
這次的探索很精采,理智型的個案在探索時也很理智。透過催眠中潛意識的帶領,多數人會處理到腦袋想不到的層面,而個案讓Elsa感到特別的是她的潛意識,她不選擇遺忘,而是也很理智的將該處理的事件一樣一樣的列表、一樣一樣的處理,非常地有秩序。一如Elsa所說:「沒有對錯,只有適不適合。」也期待個案能夠在接下來的安排中,好好的放空自己、好好的陪陪父母,帶著已經療癒童年創傷的自己,回老家享受一下當女兒的幸福。
至於失眠的部分,就讓Elsa繼續觀察下去~!
圖片來源:每日頭條
歡迎預約體驗留下自己的故事~




留言